在推进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的关键时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四川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党建链、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为基础,以“工匠化、岗位化、数智化、进阶化”四化并进为路径,系统构建“新质智造工匠”培养体系,形成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宜宾路径”。
党建铸魂,筑牢育人根基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实施“校企党支部四联机制”,联合企业共建“匠心讲堂”师资库,推进“大国工匠精神传承”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目前已建成机电一体化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7个,形成“五师共育”协同育人新模式,实现学生品德、知识、技能与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项、省级××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受到成都铁路局、中核集团、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高度认可。
产教融合,重构教学场景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与五粮液普什集团等龙头企业携手,共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学研综合平台”,在校内打造真实企业标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涵盖工艺设计、数控加工、质量检测等功能区,全面推行“6S”管理,实现“上学即上岗”。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锂电池装配生产线,支持200余种故障模拟,构建“虚拟—实体—虚拟”三阶递进训练模式,使实训效率提升40%,耗材成本降低37%。
技术赋能,优化课程体系
依托“教师入企跟岗”机制,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中数控等企业提炼132项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涵盖187个核心技能点的“岗位能力图谱”,建立“能力—课程—认证”三维对应模型,动态更新课程内容。近年来新增“智能制造设备运维”等6个前沿课程模块,淘汰30%陈旧内容,使学生岗位适配率提高至92%。建成国家级金课1门、省级示范课3门,开发个性化学习资源1.2万条,学生知识点掌握率达89%,自主学习参与度增长65%。
创新进阶,贯通育成全链条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生产线—教学线”双线融通机制,借助5G与数字孪生技术实时对接企业生产现场,推动“学习成果即市场产品”。设立“微创新工场”,累计吸纳450名学生参与15项省部级课题,专利转化率达28%;开发竞赛案例库3个、备赛模块54个,学生年均备赛时长增至300学时,竞赛获奖率提升40%。已孵化学生创业企业24家,其中3家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形成“学、做、创、孵”闭环培养体系。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链四化”人才培养模式已获批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智能制造类专业群毕业生满意度达95%,企业满意度达92%,为四川省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28.5%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未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新质工匠培养高地,为制造强国战略注入更强的“宜职力量”。(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