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郭丁源
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5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品牌日。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逆势上扬的发展成绩更是难能可贵。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构建新发展格局,弘扬中国品牌也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加快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促进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路径。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既离不开供给侧技术与产业的创新,也离不开需求侧的消费升级。而品牌作为连接两端的“支点”,发挥了杠杆撬动作用,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努力成为双循环的“核心驱动器”。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六年来,中国品牌所彰显出的活力、自信,正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六年时间,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成绩斐然。在不确定性陡增的经济环境下,不少中国企业软实力凸显,凭借品牌价值获得青睐,转危为机实现逆势成长。
六年时间,中国品牌力量加快崛起。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成为全球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改变了外国品牌“一枝独秀”的局面。
六年时间,中国品牌已成为国家名片。有更多如华为、格力、联想等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备受瞩目,品牌既是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进入全球化的通行证。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品牌必须在立足当下的同时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这也是守护来之不易的“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的必然要求,考验着中国出海品牌的耐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发展工作。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打造中国知名自主品牌。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凝聚品牌发展社会共识,营造品牌发展良好氛围,搭建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同年,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被写入了《“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国家品牌战略开始深入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品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三个转变”,特别是2020年以来在各地考察时又着重指出,要“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为我国品牌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连续4年对中国品牌日活动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殷切期望。
走好赶考路,做好答卷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机构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有研究显示,品牌价值每增加1%,会给这个国家GDP带来0.13%的提升。优势品牌的集合,不仅有助于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更是中国挖掘内需潜力、开拓国际贸易的新契机和新舞台。
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稳与进辩证统一。“稳中求进”方可沉着应变,“稳中有进”方能固稳促稳。
服装品牌江南布衣海外开店近30家,饮料品牌元气森林打入国际市场,家电头部企业海尔智家去年海外业务收入超1100亿元,新能源汽车去年出口量超历史累计出口总和……在衣食住行用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被列入海外消费者的购物清单,从贴牌代工到品牌输出,中国企业出海方式升级正收获果实。
“进”,增添了“稳”的成色。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快速成长为高质量、高品位、高颜值的“国货之光”,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近5年中国品牌百度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提升至75%,是海外品牌三倍;2021年抖音电商国货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67%;京东成交额TOP10品牌中,国货品牌的数量占比由2017年的六成提升至2021年的九成。
“进”,夯实了“稳”的基础。
伴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大众的商标和知识产权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这为走向质量强国、品牌强国提供了基础。2005年,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到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4.88万件,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二位。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是2017年末的近两倍。全球领先的5000个品牌中,中国占到408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
“进”,拓展了“稳”的空间。
风雨中搏击,浪涛中成长。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从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整整上升了10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提高,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表明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一个个中国品牌,竖起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标;一张张国家名片,闪耀着自主创新的智慧与光芒。
据权威机构发布的2021“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报告显示,中国有18个品牌入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前100,再次成为上榜品牌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合计贡献了全球100强品牌价值的14%。
然而数量大并不意味着一切,反而会因为体量猛增带来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品牌大厦的倾倒也会在一瞬之间发生。
比如说,建立品牌比以往快了很多,但品牌消失周期也比以前更短。消费者偏好不断变化,品牌始终处在动态发展中,市场红利也在不断变化。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大而不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海外民众对“中国制造”“质次价廉”的印象还没有完全扭转。
成为品牌大国,我们蹄疾步稳;建设品牌强国,我们任重道远。要清醒地认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凝心聚力、持之以恒扎实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高水平办好中国品牌日、全国消费促进月等活动。支持各地区建立促消费常态化机制,培育一批特色活动品牌。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时乘势,高质量品牌是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有力支撑。中国品牌建设要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加强中国品牌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更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中国质量”享誉全球,让“中国品牌”闪耀世界。
六载春秋短,世间岁月长。值此第六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展望未来,信心十足。社会各方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必将推动中国品牌建设迈出新步伐、跨上新台阶,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