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品牌 > 地方高质量发展 > 正文

这五年,成德眉资同城的“花漾生活”

2025-07-30 15:23    来源:中国发展网    

引言

过去五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代浪潮中,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从蓝图规划逐步落地为百姓身边的点滴变化,让四城人民真切拥抱“花漾生活”。这五年,是政务服务高效革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同城生活圈加速成型的五年,区域协同发展的硕果挂满枝头,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中国发展网讯  过去五年,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不仅在经济、基础设施等硬实力上实现飞跃,更在民生领域精耕细作,让同城化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老百姓可感可触的“花漾生活”,大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图片3

四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同城化“通办”

“以前在德阳办成都的营业执照,得两头跑三趟,现在家门口的政务大厅半小时就搞定!”德阳广汉市民王女士的感叹,道出了四市政务协同的蝶变。这五年,成德眉资把“异地办事难”的壁垒敲得粉碎:成德眉资已实现多项政务事项“跨城通办”,其中高频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覆盖社保、医保、企业注册等全领域,办事指南从“方言版”统一成“普通话”,表格样式从“各吹各调”变成“四城同款”。

更贴心的是“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在眉山仁寿,农户用手机就能查询成都的农产品检疫标准;在资阳安岳,创业者通过“成德眉资通办”专区,一天内就能拿到成都公司的经营许可证。

从日常出行的便捷化,让四市的人民感受到同城化带来的改变。如今,成都都市圈内稳定开行跨市公交17条,跨市流动人口日均超68万人次,“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无论是去隔壁城市上班、上学,还是周末出游,都变得轻松惬意。一张天府通卡,畅行32个区(市、县),“一卡通刷、一码通乘、优惠共享”,让市民出行更加省心、省钱。

图片4

成德眉资教育协同专项合作组2025年工作联席会议

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孩子的成长铺就更广阔的道路。成德眉资四市积极推进教育协同发展,通过开展校际交流、教师培训、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等方式,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成都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德眉资中小学、幼儿园结对达三百余对。以前想让孩子上成都的好学校,得全家搬过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成都的师资,太方便了!”德阳家长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教育同城化的实效。

医疗保障的同城化,更是解决了百姓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在眉山开诊运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项目也即将建成投用,这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落地,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同时,四市实现百余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更加便捷,2024年以来异地就医结算678.17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2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8%、6.62%、13.53%,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眉山查出的结果,到成都的医院直接能用,不用再做一次检查,省时又省钱。”这是资阳居民王先生的就医体验。

图片5

眉山至成都便民快巴公交线路开通

交通的便捷,带动了文旅、产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成德眉资四市2025年3月1日同步施行了《关于协同推进成德眉资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通过规划协同、资源共享和机制创新,推动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四市联合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和商品,共同打造区域文旅品牌,并支持企业创新文旅业态和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跨市旅游项目开发。例如鼓励金融机构设计符合区域特点的金融产品,推动建立区域旅游产业促进基金。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圈”内文化魅力,闲暇时光,去成都看一场艺术展览,到德阳品尝特色美食,赴眉山感受东坡文化,往资阳体验乡村风情,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休闲选择。周末,成都市民乘坐市域铁路到资阳打卡陈毅故里,感受红色文化;德阳游客自驾沿天府大道北延线前往成都,开启时尚购物之旅;眉山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便捷交通快速运往成德资等地,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产业协作不断深化,成资已有百余户企业实现协作配套,共享金融服务和就业信息,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让同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

体育赛事也实现“同城办”。2023年四市联动开展迎大运系列活动。2024年成都马拉松增设德阳、眉山、资阳三个分会场,四市跑者同步开跑;青少年足球联赛采用“主客场制”,成都的球队到眉山比赛,家长带着孩子“边看球边旅游”,成为新时尚。2025年世运会史上首次火炬传递也将在都市圈范围内进行。

这五年,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从细微处入手,让老百姓的生活如鲜花绽放般美好。省同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同城化的深入推进,从孩子的课堂到老人的病房,从周末的景区到日常的生活,成德眉资的“花漾生活”还将不断升级,为居民带来更多惊喜与幸福。(文:蔡雨洁 王志强 图片来源:“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官方公众号)

[责任编辑:杨雯捷]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