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四川省万源市深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聚焦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三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村(社区)干部队伍实现结构优化、能力跃升、作风转变,为乡村振兴与基层高效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万源市的“一条板凳话民情”现场
据了解,四川省万源市在深入实施“头雁培育”的工作中,首先是严把政治素质关,筑牢选拔任用“防火墙”。
一是突出政治标准首位。将政治过硬作为首要标尺,建立“群众口碑+党员评议+组织研判”三维筛选机制,重点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发展思路清晰、群众基础扎实、善做群众工作的“两委”干部候选人,确保队伍政治素养与宗旨意识双过硬。
二是严格资格联审机制。构建“县级统筹、组织部牵头、部门联动、乡镇把关”联审体系,围绕政治纪律、违法违纪、涉黑涉恶、诚信记录等20余项开展交叉比对审查,精准排查298名村党组织书记,“一票否决”问题候选人,从源头净化干部队伍。
三是强化多维考察评估。建立“个人谈、集体议、实地看”立体化考察模式,通过乡镇分管领导一对一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测评、“一条板凳话民情”收集民意,综合比对分析、深入研判其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群众口碑和发展潜力,精准描摹“立体画像”,为科学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坚实依据。
其次,四川省万源市对于“头雁培育”工程,做到了精耕培养教育关,搭建赋能成长“充电桩”的成效。
一是构建多元培养体系。将村(社区)干部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建立“理论教学+实践实训+网络研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任务,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覆盖集中轮训,同步开设“云端课堂”“田间课堂”,靶向提升村(社区)干部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
二是实施学历提升工程。依托“千名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借助国家开放大学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绿色通道”,大力支持140名“一肩挑”人员和年轻后备干部参加成人高考、开放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切实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三是开展实践赋能行动。推行“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传帮带”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村(社区)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成功案例,同步邀请农业专家、企业高管、优秀村书记开展专题辅导,着力提升干部带富能力和创新思维。近三年来,累计选派200余人次赴浙江、江苏等地学习,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30余期。
另外,四川省万源市在锻造基层治理“头雁”铁军的工作中,还夯实监督管理关,织密规范履职“防护网”。
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涉及党员发展、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建立村级重大事项“预审—审议—决议—公开”闭环管理流程,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充分讨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质询,确保决策过程民主科学、公开透明。
二是构建立体监督网络。依托全市“民生直达”平台,聚焦村级财务、“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搭建村级监督快速通道,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形成“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监督合力。
三是创新智慧监管模式。依托四川省一体化政务平台,打造村务公开、权力监督、矛盾化解、廉情预警“四位一体”智慧监管平台,推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务”网上公开,实现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线上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也就是说,通过搭建一道“防火墙”、一根“充电桩”、一张“防护网”的细致工作,四川省万源市在深入实施“头雁培育”的工作中,聚焦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这“三关”,真正推动了村(社区)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能力跃升、作风转变,切实为乡村振兴与基层高效治理注入了强劲动能。(唐瀚 李婉婧 /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