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FMBA)创立二十五周年之际,香港中文大学携手各界精英,隆重举办了2026级课程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不仅是对过往辉煌历程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FMBA面向未来,结合时代发展进行战略升级的重要里程碑。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马旭飞教授、FMBA课程主任顾朝阳教授、执行主任潘聪博士及多位杰出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二十五年前,在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市场的关键时期,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携手合作,设立了中国首个金融财务MBA(FMBA)项目。2000年,FMBA项目正式招生,旨在培养既具备中国实践经验又拥有全球视野的高级金融管理人才。二十五年来,FMBA项目立足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不断迭代升级,为国家输送了近3000名金融及产业的中坚力量。
发布会现场,FMBA课程主任顾朝阳教授深情回顾了FMBA的诞生背景与发展历程。他指出,1997年香港回归后,国家金融人才需求迫切,两校合作创立FMBA,不仅填补了专业空白,更带动了全国金融MBA教育的兴起。2023年,FMBA迎来重大转型,由双校合作转向香港中文大学独立运作并回归香港本部,这一战略机遇使FMBA在校友网络、课程体系、区域定位三大维度实现了飞跃。
校友网络方面,FMBA整合了零散协会,于2024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学FMBA校友会,并设立北京、深圳分会及国内外13个联络办,构建了辐射全球的精英人才终身学习平台。课程体系方面,FMBA紧跟科技与数字经济变革浪潮,新增了人工智能、虚拟资产、区块链、可持续金融等前沿课程,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知识重构,提升专业竞争力,同时为非金融行业的管理者系统化培养金融素养。区域定位方面,FMBA立足香港,放眼全球,强化金融与产业的“双链融合”,助力多元背景企业家以金融知识为实业赋能。
发布会上,FMBA执行主任潘聪博士详细阐述了FMBA的战略焕新。他指出,随着时代产业结构与经济格局的历史性变迁,FMBA的培养目标已从“培养金融行业的领航者”升级为“培养懂金融的行业领航者”。这一定位之变反映了时代需求——金融的本质是赋能产业,实业家需要金融杠杆撬动增长,而金融从业者则需深入产业寻找价值锚点。
为支撑这一新使命,FMBA课程体系完成了多维升级。在金融实务方面,增设了中国金融问题与挑战、创业金融实践与企业估价与分析等实战模块;在管理内核方面,新增了“管理精要”课程群,聚焦组织管理、领导力等通识能力;在金融前沿方面,引入了生成式AI与商业应用、虚拟资产、可持续金融等前沿热点课题;在全球视野方面,组织学员赴伦敦、东京等世界金融枢纽实地研学,以理解差异化的市场逻辑。
FMBA2017届校友高世明的经历成为FMBA价值的最佳诠释。他从政府体系转型至金融行业,再二次创业转向实业,FMBA为他构建了从零开始的金融知识体系,并成为其职业生涯跃迁的核心竞争力。他坦言,FMBA的价值远超知识本身,更是思维模式的重构与信任网络的奠基。
站在二十五周年的新起点,FMBA已锚定未来航向。在招生方面,将向亟需金融赋能的华人科技创业者、实业家敞开大门,打通金融与产业共融生态。在平台方面,通过校友总会及专业分会,打造“周周有活动”的终身学习平台。在发展方面,将强化香港金融优势与实体产业动能的嫁接,培育更多懂金融的复合领袖。
金融是水,实业为舟。香港中文大学FMBA以二十五载积淀为桨,以“懂金融的领航者”为舵,助力勇者在金融的浪潮中找到快乐与使命,铸就穿越周期的实业方舟。这里不囿于金融的城池,而是打开资本与世界格局的密匙,知金融,行实业,达未来。
(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