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品牌 > 地方高质量发展 > 正文

重庆文学地标性人物黄济人新作《天风吹我》山城首发

2025-07-21 16:38    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从《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崩溃》、《哀军》,到刚刚问世的《天风吹我》,著名作家黄济人以亲身经历为蓝本,敬畏严肃文学,笔融半个世纪,激荡社会风云,呼应时代变迁。

图片1

黄济人讲述《天风吹我》写作历程

7月19日,一部承载家国变迁与文人风骨的文学巨著《天风吹我》,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重庆市的重庆书城隆重揭幕。国家一级作家、重庆市作协原主席黄济人先生以八十载人生为墨,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镌刻下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深沉交响。

据悉,这部由重庆出版社倾力打造的重磅之作,不仅是山城文脉的璀璨结晶,更是出版人坚守精品战略、勇担文化传承使命的庄严答卷。

图片2

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

一个人的史诗,一座城的记忆

《天风吹我》是一个人的史诗,以赤诚之笔剖开历史的肌理,描绘了黄济人从困顿青年到文学巨匠的淬炼之路。

书中真实再现了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现场:黄济人幼年承受家庭的剧变,青年时期背负身份枷锁,到改革开放后以笔为剑叩问时代,创作《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时冒险采访历史亲历者的孤勇,行走十一省市记录三峡移民壮举的执着,再到以人大代表身份推动社会进程的责任担当。

黄济人将重庆直辖、三峡工程等国家叙事融入个人生命轨迹,以“巴蜀之烈糅合江南之婉”的独特文风,完成了一部文人的精神史诗。《天风吹我》书名取意龚自珍“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既暗喻飘零半生,更昭示着在飓风中坚守的文人风骨——“风从八方来,心向朝阳”的豁达哲思,恰是这部作品最震撼人心的精神内核。

谈及写作初衷,黄济人坦诚而深刻:“作家嘛,和其他人一样,都有种健康的、朴素的心思,用今天的话说叫‘刷存在感’。作家的存在感在于作品,我这把年龄的存在感,是通过写作表明我还活在地球上。”

图片3

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致辞

出版匠心,守护文脉薪火

《天风吹我》一书的诞生,是重庆出版社深耕本土文脉、践行文化担当的典范见证。

从黄济人先生震动文坛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崩溃》、《哀军》,到这部凝练毕生思考的自述之作,该书从选题策划到最终面世,历经多轮打磨,不仅对史料细节反复考证,更在文本呈现上力求精准生动,充分体现了专业出版机构对严肃文学的敬畏之心。

“重庆新华出版集团承载着‘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的光荣使命。”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在致辞中强调,“希望借助今天的新书发布会,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天风吹我》,共同走进这本书所构建的精彩世界。”

李斌表示,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将牢记初心使命,推出更多扎根人民、反映时代、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为文化强市、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图片4

作家诗人李海洲评说《天风吹我》

重庆文学的地标性人物

发布会现场,作家诗人李海洲笑称读《天风吹我》时“从早上6点看到下午2点,差点被扣工资”。

李海洲说《天风吹我》一书不仅记录了黄济人个人的成长与奋斗,更折射出国家、时代以及数代人命运的变迁,恰似一部浓缩的时代纪录片。

作为该次发布会的主持人,评论家、诗人、重庆市沙坪坝区作协主席刘清泉认为,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天风吹我》的出版彰显着重庆文学市场的文化定力。

刘清泉说,这部兼具文学性与史料价值的作品,不仅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创作范本,更为青少年了解当代中国历史打开了生动窗口。

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在发言时提到,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与她出演的川剧《金子》、罗中立的《父亲》曾共同成为重庆文化的代表,她称赞黄济人为重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重庆文化建设的榜样。

《天风吹我》的策划人、重庆市作协诗歌创委会副主任吴向阳坦言,黄济人作为“重庆文学地标性人物”,书中关于理想与坚守的描写,让许多读者看到前辈作家在逆境中保持的创作热情,这对当下年轻人极具启示意义。

图片5

黄济人笔下的时代故事引发读者的精神共鸣

以文学的方式传承了历史记忆

在发布会现场,当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及广大读者共同为新书揭幕时,托起的不只是新书,更是重庆这座城市对文学薪火传承的庄重承诺。

读者陈胜彪说,《天风吹我》这部匠心之作不仅承载了个人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精神图谱,既丰富了中国文学库存,更以文学的方式传承了历史记忆。“这种记忆的传承,对于一个城市、一个民族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发布会最后的现场签售环节中,众多读者拿着《天风吹我》排起长龙,等待黄济人先生在新书上签名留念。读者们都认为,随着这部作品的面世,黄济人笔下的时代故事将走进我们心中,引发跨越代际的精神共鸣。(李永顺/文图)

[责任编辑:杨雯捷]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