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174.5平方公里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以“机”为翼、以“会”为桥,全力书写“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时代答卷。9月25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此启幕,恰逢示范区提能提级改革“千日”节点,这场世界级盛会为区域注入创新动能,也让临空经济的“新机遇”愈发清晰。
本届数贸会规模再创新高:参展商超1700家,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国际展商占比超20%,涵盖70余家全球500强企业;国际客商突破1万名,同比增长54%;联合国贸发会议等30余个国际组织、百余名嘉宾齐聚,围绕数字贸易规则议题共商发展。展会设“未来科技竞技场”主展区与7个特色展区,发布百余项首发首秀首展成果,集中展示生成式AI等尖端技术;同步发布《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举办30余场产业对接活动,成为全球数字贸易领域“科技展示、规则共商、合作共赢”的核心平台,进一步夯实示范区数字贸易高地地位。
数贸领航:锚定产业发展新主轴
自设立起,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便跳出“传统空港”定位,肩负“引领区域数字经济转型、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使命,数字贸易成为产业发展核心主轴。
2011年12月封关运营的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简称“B保”)是重要起点。2015年,依托“B保”建成的空港园区成为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首批线下园区,经多年培育形成“多平台融合、多功能集成”格局,累计诞生1项国家级、9项省市级创新案例,2024年跨境出口额达127.61亿元,占杭州跨境电商出口总量的22%,成为全市首个跨境电商“百亿园区”。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布局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临空综合保税园——作为四大核心产业平台之一,园区聚焦航空服务、数字贸易等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园区入驻项目38个,总投资超130亿元,吸引航空物流、数字贸易企业集聚,为示范区对外开放与“双循环”提供支撑。
为突破“B保”单一功能瓶颈,杭州推进综保区扩区增设空港片区,申报面积0.4008平方公里,与萧山机场东区国际货站无缝衔接,凸显“区港一体化”优势。该片区叠加“四区一枢纽”政策红利,未来将重点发展数字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打造“精而强”的产业核心与制度创新试验田。
双擎驱动:“机”“会”协同激活新动能
过去千日是示范区“打基础、搭框架”的起步期,如今随着萧山机场四期、杭州大会展中心二期等重大项目推进,区域迎来“空间扩展、功能跃升”关键阶段,“机场”与“会展”两大引擎加速轰鸣。
萧山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总投资逾200亿元,是长三角一体化核心枢纽项目。完工后,机场将形成“三跑道、四航站楼”格局,跻身全球机场50强,年货运吞吐量预计提升50%以上,国际航线覆盖率提高30%,大幅增强示范区全球通达能力与物流辐射能级。
杭州大会展中心动作频频:一期已举办CP31漫展、2025实验医学·体外诊断盛会等;总投资117亿元的二期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将完善“以会带展、以展促产”生态,强化示范区“全球会展名城核心区”定位。
“双引擎”吸引力持续释放。不久前,总投资50亿元的长龙航空再制造中心开工,正是看中示范区流量红利与制度优势。作为本土航企,长龙航空深耕空港十余年,2023年获CCAR-145维修许可证,实现“发动机百万小时零空停”,拥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及10余项专利、软件著作权,其再制造中心预计2030年实现“5B和LEAP发动机维修”全产能运行。
围绕大会展中心,示范区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计划2028年建成10平方公里以上产业集聚区。创新港以“会展+数贸”“会展+文旅”为双IP,规划“一核三区”产业社区,其1.5万平方米首发空间已在本届数贸会亮相,未来将承担数贸总部、企业孵化等功能。
破壁融合:构建“有域无界”产业新生态
以“机”和“会”为双核,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构建“有域无界、开放协同”的数字贸易生态体系,通过“招引龙头+孵化本土”培育完整产业集群。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商务部批准长龙航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飞机全球保税维修业务;杭州综合保税区空港片区已完成部委会签,预计近期获批。两大“关键变量”将深度协同,补齐杭州航空产业政策拼图。
此前,长龙航空飞机保税租赁业务依赖天津东疆,面临跨关区协调难等问题。空港片区运行后,可实现“区内保税+机场直飞”无缝衔接,有望打造“杭州模式”。未来,空港片区还将拓展二手航材“保税展示+跨境销售”等业态,借助杭州eHub全球物流枢纽辐射新兴市场,推动再制造发动机等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全球。
“我们将以空港片区获批为契机,通过‘转功能、升价值、强制度’,把示范区打造成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为全国综保区转型升级提供‘杭州样本’。”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千日,恰是新程。依托“机场”辐射力与“会展”凝聚力,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正乘数字贸易东风全速前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时代。(厉斌)
(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