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品牌 > 地方高质量发展 > 正文

从“一时美”到“持续美”,四川泸州古蔺县太平镇以实干绘就乡村新图景

2025-10-16 15:04    来源:中国发展网    

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古蔺县太平镇坚持以“共建共美”为导向,聚焦场镇、河道、廊道三大重点区域,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打出精管细治“组合拳”,全力推动人居环境与功能品质同步提升。一幅“场镇靓丽、河清岸绿、廊道畅美”的和美画卷,正在太平大地上徐徐铺展、渐次呈现。

图片6

场镇精管细治,擦亮宜居底色

针对场镇设施、环境、管理痛点,太平镇构建“靶向排查-分类施策-协同管控-常态巩固”长效机制,靶向发力、标本兼治。

设施升级。实施“精修细补”工程,常态化巡查维护道路、照明及排水设施,累计修复破损路面、井盖30余处,安装太阳能路灯320盏,投用智能违停抓拍设备10处。环境焕新。落实“门前五包”,开展42次周末卫生大扫除,清理160处违规广告及“牛皮癣”,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管理提效。整治场镇占道经营乱象,整改消防隐患20余处,规范摊位60余个,科学划定5处临时摊区,实现“坐商归店、摊贩归区”常态长效。

河道数字管治,守好水清岸绿

创新河道监管模式,以“高空监控+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巡河体系。全面应用“智慧巡河”APP、无人机高空巡查等信息化手段,在线处理巡河工单3项,对石亮河、赤水河、盐井河、古蔺河4条重要河道,累计开展巡查85次,覆盖河道超34公里,通过数字化闭环管理,实现巡河记录、问题上报、整改反馈全流程可追溯,监管效率与精准度显著提升。建立“镇村统筹+群众参与”的清河护岸工作机制,通过积分兑换、志愿招募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累计清理河道沟渠2 8公里、清运垃圾杂物3 吨,基本实现“岸边无垃圾、支沟无黑臭”。强化镇村河长履职,两级河长按期完成巡河100余次,推动河流生态管护常态化、规范化。

wechat_2025-10-16_110519_329

太平镇开展无人机高空河道巡查

廊道提升打造,绘就宜居新景

立足构建廊道环境长效治理机制,太平镇坚持“拆、清、补”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实现从短期整改向长效管护、从单一治理向多维提升的转变,全力打造“畅、净、绿”的廊道风景线。

在“拆”字上出硬招,破除廊道环境“梗阻”。针对蔺郎路沿线垃圾库(池)布局不合理、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问题,太平镇精准摸排、集中拆除16个老旧垃圾库(池),同步购置240个可移动式垃圾桶,科学划分投放点位,配套建立“定时收集、日产日清”清运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台账登记与清运监督,确保垃圾“不落地、不堆积”。在“清”字上见实效,打造廊道风景线。累计组织6次集中整治,重点清理廊道周边沟渠26.4公里,清除淤泥、杂草及生活垃圾20余吨,修复治理40余处。在“补”字上做文章,丰富廊道功能内涵。精细化管养现有绿植,补栽三角梅廊道15公里、各类景观绿植650棵,打造“四季有花、步步皆景”的绿色廊道,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打造奇兵驿站、九溪口渡口等7处红色文化景观,真正实现廊道“空间畅、环境净、生态绿”的目标。

图片8

太平镇高速连接线美化工程

今日太平,正以实干为笔,通过场镇精细管理焕新风貌、河道彻底清理擦亮底色、廊道品质提升延展风景,稳步推动镇域环境从“一时美”向“持续美”“局部美”向“整体美”实现深刻转变。下一步,太平镇将深化长效管理机制,以制度守住环境治理成果;广泛动员群众当好“ 主人翁”,主动参与场镇维护、河道巡查、廊道管护,让“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理念扎根人心,谱写太平镇生态宜居、和美幸福的新篇章。(许逸 王端 严云鹏)

(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杨雯捷]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