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品牌 > 行业资讯 > 正文

院士团深入职教一线,复合材料连接技术获突破性关注

---成航承办国际峰会分论坛,校企共建引领产教融合新范式

2025-10-27 17:04    来源:中国发展网    

10月25日,2025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峰会(ISCT2025)暨第八届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技术展览会在成都举行。本届峰会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四川大学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成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共同承办。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十三位院士齐聚成都,创下成航(承办单位中唯一高职院校)承办会议史上的新纪录,充分彰显了学校从高职专科到全国首所航空类职业本科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获得的业界认可。同期,杜善义、俞建勇、魏悦广、李贺军、孙以泽等五位院士,以及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叶金蕊教授等人亲赴成航龙泉驿校区实地考察。

图片29

大会现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供图)

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路松明出席开幕式,在致辞中强调,复合材料是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方向,大力发展该产业对“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分论坛:从技术瓶颈到协同攻关

由成航主办的“复合材料连接与修复学术分论坛”于25日下午举行。

开幕式上,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院士强调,本次论坛聚焦前沿课题,对于推动我国高端装备结构延寿、智能运维与自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并希望与会者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肩负起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时代使命。

成航校长侯孟书介绍了学校在复合材料领域的深厚积淀:与链主企业深度协同培养人才;学生四次夺得国际超轻复合材料竞赛(SAMPE)全球总冠军;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承担了来自企业的千万级横向项目,并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他表示,承办此次高水平学术论坛,对正致力于切入科研领域的学校而言是一个宝贵的契机和“敲门砖”。

中航工业成飞集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刘大炜对成航作为重要合作伙伴,长期以来在复合材料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与服务方面对中航工业成飞提供的坚实支撑给予肯定。他希望双方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共同攻克更多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 “卡脖子”难题。

来自空军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5719厂、国营芜湖机械厂等单位的11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作了技术专题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为复合材料连接与修复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搭建了高水平平台,有效促进了 “产、学、研、用”各界的深度互动,对推动我国复合材料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院士调研:从实验室走向实训场

25日下午,院士专家团赴成航龙泉驿校区,走访了四个代表性教学与研发平台。在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中国集训基地,位于校内的国家级航空复合材料生产性实训基地,则成为院士团关注的焦点。该基地承接了来自企业的千万级横向课题。

图片30

院士团参观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

成果展:从竞技赛场到产业现场

在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技术展览会上,成航通过专业简史、师资团队、硬件条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建设成效六大板块,系统呈现了学校在复合材料技术积累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除历届SAMPE竞赛冠军作品外,展区重点陈列了学校与校友创业公司共同研制的X型垂直起落无人机,以及教师科研作品和学生实训作品,凸显了学校在“科研—教学—应用”闭环中的枢纽作用。其间,杜善义、俞建勇、侯晓、王玉忠、张联盟、魏悦广、宫声凯、李贺军、张卫红、孙以泽等院士,以及中航工业成飞党委书记、董事长隋少春先后来到成航展区观展,对学校在学生竞赛、就业实习和校企合作等领域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

图片31

杜善义院士在成航展台前合影

成航在本届峰会中的多维呈现,不仅体现了一所职业院校在高端学术平台中的技术自信,更展现出中国职业教育向“问题导向、服务产业、支撑创新”转型的清晰路径。正如侯孟书所言:“职业本科院校的核心使命,是成为技术与应用之间的‘转换器’。”

(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杨雯捷]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