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姻家庭面临沟通壁垒、亲子关系受电子屏幕阻隔、老年夫妻情感需要续航,一群专业社工正以实践为笔,书写幸福答案。2024 年成都市婚姻家庭社工人才实务实训项目进入实务实习阶段后,参训学员分组围绕夫妻关系调节、亲子关系辅导等核心议题,将理论转化为落地方案 —— 实训 1 组、2 组、5 组先后走进社区,用沙龙、沙盘、互动游戏等形式,为不同阶段的家庭破解困境,也在实践中完成了社工人才的专业成长。
第五组:沙盘传情,为老年夫妻绘就晚年幸福画卷
“老伴脑梗 11 年,我每天推他康复、晒太阳,这就是我们的浪漫。”成华区桃华街桃园邻里中心内,张阿姨的分享让 “鎏金岁月・幸福回响” 老年夫妻情感续航活动现场暖意融融。这场由实训五组开展的活动,以沙盘为媒介,为 19 位老年朋友搭建了重温往昔、传递爱意的平台。
用沙与爱串联时光
活动从充满活力的 “抓住幸福” 互动游戏开启,老人们手拉手随音乐律动,重拾童真笑颜;随后的 “摸沙静心” 环节中,闭眼轻抚细沙的触感,唤醒了夫妻从恋爱到白头的珍贵回忆。在沙具创作环节,老人们精心挑选 3-5 件沙具,在沙盘上构建 “幸福拼图”:有的再现骑马游山的浪漫旅行,有的以高山大海寓意金婚深情,有的还原居家花园的日常温馨。四组作品分别命名为 “沙盘乐园”“幸福美好之家园”“爱心之家”“忆美好往事之乐园”,每一份创作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期许。
分享环节后,“爱的表达” 将氛围推向高潮 —— 老人们手牵手、深情相拥,赠送写有 “永相爱” 的沙具,轻声说出 “我爱你”。主带老师还布置了特别 “作业”:将活动中的甜蜜故事与亲密表达带回家,延续到日常生活中,并约定一个月后分享 “情感银行” 的增值成果。
此次活动创新融合沙盘疗法与 “积极老龄化” 理念,通过非语言表达帮助老人释放情感、深化理解,既强化了夫妻情感联结,也增进了同龄人友谊。


解锁老年情感服务新路径
实训五组组员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往往藏在 “未说出口的回忆” 里。通过本次活动,组员不仅掌握了沙盘疗法在老年情感服务中的实操技巧,更学会了用 “温柔倾听” 替代 “主动引导”,理解了非语言互动对打破老年沟通壁垒的重要性。同时,在活动组织与现场协调中,组员们提升了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也更加坚定了 “用专业守护银发幸福” 的服务初心。

第二组:放下屏幕,搭建亲子沟通的温暖桥梁
“平时总各自刷手机,今天才发现孩子愿意聊这么多学校的事。”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锦里社区内,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实训二组 “放下屏幕,听见彼此” 亲子行动的意义。该行动聚焦电子设备对亲子沟通的干扰,通过多元调整,最终覆盖近 33 组亲子家庭,让 “合理用屏” 理念深入家长心中。
从 “遇阻” 到 “破局” 的灵活服务
活动前期,组员围绕 9-12 岁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了 “情绪盲盒”“屏幕时间交换” 等互动环节,并制定涵盖 “孩子用屏时长、用屏与学习适配度、家长态度、有效陪伴” 四大维度的前测问卷,计划通过前后测对比呈现效果。但筹备中遭遇招募挑战:原计划招募 10 组家庭,最终仅 3 组确认到场。
面对困境,组员紧急召开 2 小时会议,启动 “线下融入 + 线上延伸” 的 B 方案:在锦里社区亲子活动中嵌入 45 分钟 “放下屏幕” 专项环节,服务 8 组家庭;组员李琼在白莲池街道邻里中心 “预防校园欺凌” 活动中,增加 30 分钟 “亲子用屏” 宣讲,引导 20 余名家长反思用屏习惯并发放 “家庭用屏共识公约”;同时线上推送问卷,收集 15 组有效反馈,发现 40% 家长 “不知如何平衡工作与无屏幕陪伴”,为后续服务优化提供方向。

在应变中深化 “需求导向” 认知
这场 “计划外” 的调整,成为组员成长的宝贵课堂。组员感慨 “团队协作的优势在于互补,能快速补全方案漏洞”;同时,组员们深刻认识到 “服务设计需贴合人群习惯”—— 忽略亲子活动参与基础的前期疏忽,让大家学会了在方案设计前先 “找对人、懂需求”;而跨区域、跨领域的团队协作,更让组员掌握了 “线上沟通 + 分工认领” 的高效工作模式,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
第一组:解码婚姻沟通,聆听爱情最真实的声音
“原来我平时的‘指责’,其实是没说出口的‘期待’。”武侯区红牌楼街道太平社区 “智慧婚姻 - 聆听爱情最真实的声音” 沙龙活动现场,一位参与者的感悟,印证了实训一组婚姻辅导实践的成效。这场由第一小组组员共创的活动,吸引 36 位 25-50 岁、面临夫妻沟通困难的市民参与,以专业技术破解婚姻沟通难题。
用专业技术点亮婚姻 “沟通灯”
活动以萨提亚沟通技术为核心,构建 “理论 + 实践 + 分享” 的三维体系。向小娅老师系统讲解萨提亚沟通三要素(自我、情境、他人),结合冰山理论引导参与者探索行为背后的感受、观点、期待与渴望;通过剖析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五种沟通姿态,帮助参与者识别自身沟通模式。
在角色扮演环节,参与者两人一组围绕 “应对配偶负面情绪”“表达需求不引发冲突” 等议题实战演练,运用 “关注自我感受、共情对方需求、结合情境调整” 的方法,体验正向沟通的效果。互动分享环节中,大家结合自身经历交流沟通难点,并围绕 “鸡蛋男事件” 热点,深入探讨无效沟通的代价与有效沟通的关键,进一步强化 “开放态度、积极倾听、真诚表达” 的重要性。
活动结束后,99% 的参与者反馈 “非常满意”,认为内容实用性强,将把冰山理论、一致型沟通姿态等技巧应用于生活。


实现专业能力与服务认知双提升
对实训一组组员而言,此次活动是 “理论落地的检验场”。组员不仅熟练掌握了萨提亚沟通技术的实操方法,更学会了将抽象的 “冰山理论” 转化为参与者易懂的案例分析,提升了婚姻辅导中的互动引导能力。同时,社工与咨询师的明确分工,让组员理解了 “专业协作” 对保障活动流畅性的重要性;而参与者的积极反馈,更让大家验证了 “用专业技术改善婚姻关系” 的可行性,坚定了深耕婚姻家庭社工服务的决心。
实现专业能力与服务认知双提升
从老年夫妻的 “沙盘温情”,到亲子家庭的 “屏幕之外”,再到中青年夫妻的 “沟通解码”,2024 成都市婚姻家庭社工人才实务实训项目 1 组、2 组、5 组的实践,覆盖了家庭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也探索出 “专业技术 + 社区场景 + 需求导向” 的服务模式。
对参训社工而言,这场实务实践不仅是 “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的过程,更是 “在服务中完善自我” 的成长之旅 —— 他们在应对突发挑战中学会灵活应变,在倾听家庭故事中深化共情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凝聚专业力量。而对更多家庭来说,这些活动如同 “幸福种子”,在老年夫妻的回忆里、亲子间的对话中、夫妻的沟通里生根发芽,为成都构建和谐家庭生态注入了温暖动能。(图片由孟静授权提供)
(中国发展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93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30001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