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品牌论道 > 正文

兔年文旅:大展宏图正当时

2023-02-04 17:3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春节期间,浙江杭州市民和游客在严州古城老街上体验“宋福杭州年”新春文旅活动。新华社

报记者 | 张洽棠

近年来的疫情,对处于高速发展的文体旅行业造成不小影响,而以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发布为信号,国内外文体旅市场重上“快车道”。以春节文旅为观察窗口,兔年文旅将百花齐放,目前“起飞”正当时,而以露营经济为代表的休闲健康文旅,正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文旅生活方式。

春江水暖:量价齐飞启航程

早在年前,携程、同程旅行、途牛等OTA(在线旅行社)平台相继发布了2023年春节旅行趋势报告。从整体上看,春节旅游市场“量价齐飞”势头明显,长线游加速复苏并有望重新回归消费主导。

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截至1月5日,春节期间旅游产品的预订量同比上涨45%,人均旅游花费同比提升53%;春节期间机票订单同比增长约15%,国内六成以上目的地的机票预订量赶超去年;此外,春节假期长线旅游订单占比达七成,长线游订单同比去年增长72%。这些都表明春节旅游消费市场“量价齐飞”势头明显。

同程旅行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长线游休闲度假市场强势复苏。数据显示,1月1~8日,春节出行的国内长线度假游产品咨询量同比上涨近20倍。西双版纳、长白山、三亚、厦门等冬季热门的长线游目的地搜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飞猪旅行发布的《2023年春节出游风向标》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旅游消费规模和品质迎来双提升。根据飞猪旅行数据,春节期间相关旅游商品平均客单价同比提升超7成,酒店、景点门票等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近2成,人们的出游半径、出游时长、结伴人数显著增加。同时,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3成,精品乡村民宿同比增长超1倍。同时,春节出游订单中小城市的相关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成。亲子型、携老型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倍。

随着国内旅游需求陆续释放,多地为抓住元旦春节假期的旅游“窗口期”,纷纷发出“免”门票邀请,更有省市推出全年首道优惠门票。此外,为激活市民游客文旅消费意愿,拉动跨省游、跨市游、本地游市场健康发展,多地加入发放消费券大军。此前,海南省及四川省成都市所发放的消费券核销率高达95%以上。

1月13日至2月10日,江西宜春每周五都将开启“撒钱”模式。1月13日,宜春首轮投放1000万元消费券,其中文旅消费券200万元,商贸消费券800万元。使用范围包括旅游酒店、民宿、度假区及其温泉产品,景区、乡村旅游点、旅行社线路产品,以及特色美食体验等。除了江西省宜春市外,福建省厦门市、河南省郑州市、四川省成都市及澳门特区旅游局、海南省文旅厅等地均开启了大量发放文旅消费券的模式。

多方助力:供需两侧互促进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介绍了促进旅游消费方面出台的举措。他表示,要抓住消费热点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结合季节特点和地方特色,深挖冰雪旅游、避寒旅游的消费潜力,丰富温泉旅游、康养旅游等优质产品的供给。引导各地扩大线上演播、云展览等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拓展文化和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

众所周知,夜经济、文博热、户外休闲等文旅创新热词频出。近几年,文旅业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来适应环境,而人们的旅游消费习惯、旅行方式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从改革开放40余年旅游消费的成长路径来看,无论是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带来的系统红利,技术创新带来的消费跃迁,还是客群变迁、细分市场和新型消费带来的增长潜力,无一不与旅游产品丰度的指数级增长相关,否则人民的美好旅游生活都是空中楼阁,无以承载。从供给侧来看,从早期“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打包呈现为线路产品,到每类要素市场的独立发育,日益多元的市场主体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产品逻辑,构建并充实了旅游产品体系。

对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关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游客满意度高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强不强”“发展动能新不新”作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在“质”的有效提升基础上寻求“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以需求侧管理促进供给侧改革,特别是要下更大的力气研判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旅游需求及其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更多的农村居民不仅以旅游接待者身份,更是以旅游消费者身份加入到旅游进程中来。一旦广大农村居民的旅游意识被唤醒,旅游消费的内需基础将更加坚实,也将为旅游创业创新带来全新的想像空间。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动中,文旅消费或将走向品牌化、圈层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随着文化消费升级和文旅融合深入,传统旅游业与文化、教育、科技等业态的跨界融合,让场景式文旅消费的潜力逐步得到释放。

2022年底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要积极发展服务消费,要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各种“文旅+”的跨界探索推动着文旅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比如“酒店+博物馆”“民宿+休闲”“餐饮+文创”“艺术+科技”“文娱+教育”等。此外,智慧旅游和线上消费的融合也在为文旅消费创造全新的空间,比如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广西桂林阳朔鸡窝渡村、江苏苏州树山村、四川宣汉白马花田等地,通过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打造特色民宿品牌,开拓出各类乡村书店、美术馆、餐厅、咖啡馆、生态农场、艺创小镇等全新文娱业态,以卓有成效的城乡连接行动,带动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的品牌化、圈层化发展,充分发挥出中国文旅产业的多重功能价值,有力地助推新时代文旅消费行业的繁荣发展。

供需两旺自然离不开政策“组合拳”。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工作报告提出,要丰富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旅游业振兴发展,报告提出包括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推出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优化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露营旅游、房车营地、康养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等新业态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措施。

户外兴起:“露营+”延伸产业链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运动健康意识逐渐增强。除了传统运动,如今户外运动被赋予了更加亲民、休闲的社交性内涵,以徒步、骑行、露营、飞盘为代表的户外运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年轻人的休闲新选择。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过4亿人,而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以“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露营为例,2020年起随着短途游、近郊游逐渐流行,露营开始变成各大景区吸引人流的“金字招牌”。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露营行业研究及标杆企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和带动市场规模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14402.8亿元。

对于露营的发展方向,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露营旅游休闲是指在户外使用自备或租赁设备以休闲游憩、运动娱乐、自然教育等为主要目的,在有明确范围和相应设施的营地场所驻留的活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顺应人民群众旅游休闲消费体验新需求”。

至于露营能产生的经济效应,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露营经济是多种因素共同助推下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受到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发展动力。从长远来看,露营经济必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露营所需的各种产品市场也必将持续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志勇表示,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露营旅游凭借其短途化、聚集性低、私密兼顾社交、消费便捷、体验性强等优点强势占据了旅游市场,成为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对于中国露营旅游发展,李志勇建议,一方面,可以开发“露营+”产品。露营的核心属性就是拥抱自然,在发展自驾车旅居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青少年营地等多种营地形态的同时,应打造“露营+”特色产品,实现功能聚合,如开展“露营+赛事活动”“露营+户外运动”“露营+自然教育”“露营+休闲康养”等,把更多元素融入露营产品,开启“露营夜经济”消费模式,使特色体验逐渐成为露营标配。

另一方面,延伸露营产业链。要运用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旅居车、帐篷、服装、户外运动、生活装备器材等国内露营行业相关装备生产企业进行创新研发,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个性化、高品质露营装备。培育露营产业咨询培训、规划设计等有关专业机构,推动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延伸露营旅游休闲产业链。 

[责任编辑:刘维]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