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光掠过通榆河的清波,东郊河滨公园的步道上已跃动着奔跑的身影;当夜幕低垂,社区口袋公园与健身房内仍洋溢着运动的热情。这个夏天,伴随“苏超”赛事的热烈氛围,盐城经开区的运动图景正悄然焕新——从河滨绿道到社区角落,从篮球场到游泳馆,全民健身的热潮处处涌动。背后,是盐城东方集团以城市空间为纸、以民生需求为笔,精心绘就的一幅活力四射、动静相宜的宜居画卷。
公园焕新 绿意涌动“活力空间”
清晨,通榆河水面波光粼粼,第一缕阳光唤醒东郊河滨公园。健身步道上,身着各色运动装的市民或慢跑、或快走,在晨练中开启活力一天。作为盐城经开区重要的城市公园与通榆河生态走廊的关键部分,东郊河滨公园今年迎来升级改造。
秉持“便民、惠民、利民”理念,改造工程聚焦市民运动需求,对园路、栈道、桥梁、亲水平台进行全面修整,翻新凉亭,并新建3680平方米塑胶跑道。7月底,改造工程由盐城东方集团圆满完成,公园以崭新面貌迎接市民。“家门口的公园变漂亮了,场地升级了,我们运动的热情更高了!”周边群众的称赞,道出了公园改造带来的切实变化。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让市民在细微之处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不止东郊河滨公园,盐城东方集团旗下东方园林公司长期承担着东方公园、友谊公园等6个公园的维护管理工作,绿化养护面积超43万平方米。通过持续优化公园格局、补齐设施短板,集团为市民打造了一个个生态与运动兼具的休闲好去处。
“金边银角” 家门口实现健身自由
“下楼就能锻炼,再也不用跑远路了!”在盐城经开区的社区里,这样的心声越来越普遍。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市民对“家门口健身”的需求日益迫切。盐城东方集团积极响应需求,着力建设“15分钟健身圈”,将体育健身器材搬进社区,把运动场地建到居民家门口,让健身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绿地天成苑口袋公园里,平整蜿蜒的健身步道串联起自然景致。傍晚时分,市民散步锻炼、孩童嬉笑玩耍、老人闲谈休憩,一派温馨景象;海河湾体育公园的篮球场上,年轻人挥洒汗水,每一次精准投篮都引来阵阵欢呼,这里不仅是运动场,更成了社区居民休闲社交的“小客厅”。“设施全、环境好,还有儿童游乐区,孩子天天盼着来!”常来此处的居民周阿姨笑着说。
近5年来,盐城东方集团深入挖掘社区“金边银角”,盘活闲置场地,先后参与建设23个口袋公园,总面积超4.3万平方米。这些散布在社区角落的“健身小天地”,真正实现了居民“出门即健身”,切实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归属感与满意度。
越夜越动感 时尚健身点亮经开夜色
夜幕降临,燥热了一天的城市逐渐凉爽。创客城口袋公园里,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大爷大妈们正精神抖擞地跳着广场舞。甩手、扭腰、阔步,阿姨们身姿矫健,丝毫不输年轻人。
家住阳光世纪园的李阿姨和“老姐妹们”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跳广场舞。为了更加有仪式感,她们还会购买统一的服装。“年纪大了没办法做激烈的运动,但我们也不愿意闲在家里,多出来跳跳舞,心情好了,身体也健康了。”
当“苏超”赛事点燃城市激情,盐城的“夜生活”也不再局限于夜市与灯光。在未来科技城西区,ZTS游泳健身会所以“夜间模式”迎接附近大学生和下班人群。公共健身区里,健身达人们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私人教练区,会员在指导下紧握战绳、奋力挥舞,划出充满力量的弧线;动感单车房里,大家踩着音乐节奏,享受着酣畅淋漓的快乐。
“由于工作原因,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健身。以前放松的方式就是下班后去夜市吃吃喝喝,但自从附近有了健身房,下班后过来健身,非常方便。”正在器械区锻炼的张先生说。
相较于白天,健身房夜间健身人数明显增加。健身会所负责人尹琦介绍:“健身会员主要集中在20至40岁,平均每天进馆300人次以上,自由锻炼、瑜伽、舞蹈、动感单车等课程都很受欢迎,私教和游泳课程尤其热门。”
公园湖畔的轻盈脚步、游园跑道上跃动的身影、健身房里的动感节拍,盐城东方集团以一场贯穿时空的“运动焕新”,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当“苏超”的热度融入日常健身的脉搏,当城市边角化为活力赛场,盐城经开区正书写着全民健身与城市共成长的生动故事。(成芳)
(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