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第六届滨州人才节暨“智汇高校·链动未来”山东高校滨州行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以“我的梦想我的城”为主题,策划组织68项主题活动,邀请了省内外76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参与,以尊才、爱才、重才满满“滨州诚意”,彰显出这座年轻城市的蓬勃生机。
第六届滨州人才节暨“智汇高校·链动未来”山东高校滨州行启动仪式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等嘉宾,对滨州在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方面多年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中共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作主旨讲话。他从“以文相约”“以产相聚”“以创相融”“以诚相待”“以心相伴”五个维度出发,对滨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创新氛围、强大的支持力度、开放包容的城市生态作了全景式呈现,也借此契机向全球英才发出情真意切的“滨州邀约”。
中共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作主旨讲话
一场持续六年的人才盛会背后,是一座城市久久为功的人才图强。近年来,滨州不断优化人才生态,聚力打造“爱滨才会赢”人才工作品牌,先后5次升级人才政策,构建起覆盖人才“引、育、用、留、评”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努力将人才发展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紧抓产教融合,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创新成立“1县N校”校地共建联盟,推动每个县市区聚焦自身优势产业,精准对接N所高校优势学科,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对接机制,开创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从市内外重点骨干企业和机构中遴选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技能大师,担任市属职业院校产业导师,有效打通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
“1县N校”校地共建联盟正式成立
坚持平台赋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创新布局,高标准建成国家级平台32家、省级平台418家。魏桥国科研究院入选全省首批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获批建设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已合作院士10余人,汇聚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1人。
打造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平台,邀请56名优秀专家,组建高端铝、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优势产业集群专家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突出机制创新,激活人才发展“内动力”。依托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设置编制“蓄水池”,对企业引进的省级及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8类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已为26家企业的109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
建立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机制,由企业自主制定评价方案、确定评价标准,自行组织开展评价工作,真正将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已累计评价各类人才330人,评价出的人才授予市级人才称号并享受相关待遇。
注重服务护航,营造近悦远来“暖环境”。发布人才服务十件实事,从“市情体验”到“子女教育”,从“健康护航”到“创业扶持”,涵盖人才工作和生活的关键领域。上线“滨滨有礼”人才服务平台,开发“人才码”,以数字化手段极大提升了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聚焦人才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全市布局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专科即可申请,本科及以上学历前2年免费,叠加阶梯式购房补助及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政策,共同构成全方位的安居支持体系。
塑强品牌力量,奏响爱才重才“主旋律”。连续举办七届的“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海内外设置赛区,面向硕士或者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层次的人才群体,吸引92个优质项目落地滨州,营业收入达到6.5亿元。
山东航空学院2025级新生代表发表《我与滨州共成长》的青春宣言
连续举办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吸引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257个优秀团队参赛,遴选32个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而连续六年举办的“滨州人才节”,更是这座城市年度盛会,它集中彰显了滨州爱才重才的最大诚意和发展活力,持续提升滨州在人才圈中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滨州正以一座城的最大诚意与务实行动,展现与天下英才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坚定决心。这片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期待与更多英才携手同行,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韩振钊、张国栋、李吉双)
(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