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兴仁市潘家庄镇坪寨村的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毛色油亮的金州小黄牛正被有序赶入牲畜运输车,集中送往广东博罗县的博兴生态肉牛产业示范园暂养1周后,进行标准化屠宰工序。“博罗的老客户已经催了三次,这批牛到港后,刚好赶上周末的消费旺季!”兴仁经开区金州小黄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朝富表示。
这种跨越山海的“运牛图景”,始于2021年兴仁市与博罗县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四年间,这些承载着两地协同发展希望的“小黄牛”,不仅成为连接山区资源与湾区市场的纽带,更让兴仁的“土产业”闯出了“大市场”。2024年兴仁市外销肉牛约2000头,产值约2300万元。目前,兴仁市已建成规模养牛场5个、家庭牧场460个,打造养殖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22个,全市养牛存栏约7万头。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兴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说起。
作为“中国薏仁米之乡”,兴仁薏仁米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每年产生的18万吨秸秆曾是农户的“烦心事”——要么焚烧污染环境,要么廉价处理赚不了几个钱。“现在不一样了,秸秆经过青贮加工,摇身一变成了肉牛的‘营养餐’!”在巴铃镇的秸秆收储加工点,兴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依托薏仁米产业优势,兴仁在5个重点乡镇建起“秸秆收储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不仅把18万吨秸秆和5万亩皇竹草都转化成了优质饲料,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还依托循环农业模式打造人畜分离示范点,将肉牛养殖产生的牛粪用于双孢菇种植,菇渣再加工为有机肥还田,反哺薏仁米与牧草种植,实现“种养循环”高质量发展。
随着肉牛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切实解决养殖户缺资金、缺技术、风险高的实际困难,兴仁创新推出“政府推动+部门服务+龙头引领+农户主体+保险增信+银行放贷”的“六方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协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作机制。目前,兴仁市放贷金额超3亿元,参保率达100%。同时,兴仁有序推进肉牛奖补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240余万元,全部用于到户奖补。
养得好是基础,卖得好才是关键。为打通从牧场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兴仁投入3224.52万元建成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这个占地约108亩的枢纽配套了大数据中心、牛舍、检疫室等标准化区域,实现了“农户直供+湾区直采”的无缝对接。“大湾区活牛肉保供交易中心是连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以前肉牛交易主要靠中间商,本地农户卖价上不去,现在我们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然后再运到大湾区,增加农户收益。”大湾区活牛肉保供交易中心项目负责人杨先露表示。
活牛顺利抵达大湾区,可长途运输难免掉秤、影响肉质,这又成了新的考题。在博罗县杨侨镇的博兴生态肉牛产业示范园,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由兴仁市属国企在惠州设立的广东省金麦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亿余元建成的示范园,专门设置了暂养区,肉牛从兴仁运抵后,先在这里静养一周恢复体重,再进入标准化屠宰加工环节。
此外,两地还推动产业链延伸,在博罗建设黔西南州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展示兴仁牛肉干、薏仁米等800余种农特产品,通过“展馆展销+电商直营”拓宽销售渠道,自2023年底开业以来,展销中心销售额达近100万元。
借由“兴仁-博罗”通道,2025年已经有1500余头金州小黄牛跨越山海“走”进大湾区,形成“一头牛连接两地、一条链带动共赢”的协作格局。
(中国发展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93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30001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