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品牌要闻 > 正文

来自全国两会的品牌好声音(委员篇)

2023-03-10 16:41    来源:中国品牌日    

加快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25年,要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品牌建设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代表委员们积极为我国品牌建设建言。

刘劲松委员: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叫响地理标志品牌

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贸促会会长刘劲松建议,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叫响地理标志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刘劲松委员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和发展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知晓面不广、重申报轻利用等问题。

刘劲松委员建议,充分认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积极培育和申报优势产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普查工作,建立申报项目储备库,挖掘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推动更多地方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附加值。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管理力度,统一管理、统一程序、统一评价、统一标识,增强地理标志的权威性,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申报、保护、利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建立多方协调合作机制,统筹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管理相关部门及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方力量,推动形成以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为主导,带动种植、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文化旅游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让农民切实分享地理标志农产品带来的品牌红利。

丁世忠委员:助力一流企业打造全球领先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创建全球领先品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一环,是“三个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中国产品被全球用户广泛认同和接受,大量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丁世忠认为,创建全球领先品牌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视野,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并参与全球市场经营,基于全球用户需求开发优质产品,提供卓越体验,真诚服务好全球用户。因此,着力创建全球领先的中国品牌有利于推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中国企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参与国际合作、塑造国家品牌形象和增强来源国效应的外溢效果。

对此,他建议,一是通过建立与促进加快全球领先品牌建设相关的支持机制,为中国跨国企业创建全球领先品牌提供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如在财政税收以及通关流动等领域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为中国跨国企业在全球配置和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方面提供便利,推动中国跨国企业在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仓储、推广、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全球优化布局;二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创建全球领先品牌;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全球领先品牌脱颖而出的国内国际营商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加大力度推动创建全球领先品牌所需要的品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洪杰委员:强化中国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品牌自主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三棵树董事长兼总裁洪杰表示,强化中国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推动国潮消费热、扩大内需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均具有重大意义。

洪杰指出,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品牌企业与全球著名品牌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是品牌大国,但仍不是品牌强国。当前中国品牌建设存在民族品牌整体创新力不足、整体扶持力度不够、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中国品牌文化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此,洪杰建议,要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制度保障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更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重视创新、敢于投入;进一步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金融支持;加强引导,组织各行业协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洞察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出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清单;以市场化为原则,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向企业开放研究资源;适当放宽条件,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构建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他建议,将培育中国民族品牌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研究出台中国品牌中长期战略计划,制定全方位保障措施;要突出重点,制造业龙头企业是稀缺资源,品牌扶持应注意侧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业支持,引导企业以消费者为核心,提升品牌美誉度;要制定各行业中国名优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定期举办大型评选活动,引导消费者购买优质民族品牌;出台统一政策,鼓励在国家与地方重点工程、重大活动中优先采购中国品牌产品;推动央国企将进入行业前三的中国品牌自动入库;帮助中国品牌“走出去”,推动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围绕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洪杰建议,提升国家标准,引领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好品牌;完善中国品牌保护制度,加大对“山寨假冒”品牌的整顿和处罚工作;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垄断,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使好产品畅通无阻;深化供给侧改革,加速传统行业低端落后和过剩产能的退出,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为优质龙头企业崛起创造良好竞争环境;加强中国品牌产业链安全建设,加快关键进口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提高中国品牌抗风险能力。

“此外,我们要加大中国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推进中国色、中国风、中国情的消费趋势。引导更多企业以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底蕴,以文化引领构建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他说,要强化社会责任的宣传,推进更多企业构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体系,注重全方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

蓝逢辉委员:加大民族品牌扶持力度,打造更多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大民族品牌扶持政策力度的提案》。

近两年,我国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热度较高,一定程度刺激了文化和消费品的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创新消费品牌,无论品质还是文化内涵,在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与国际品牌分庭抗争。

蓝逢辉同时表示,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消费品牌还不深,优质品牌还不多,尤其面对西方文化背景孕育的国际品牌,民族文化品牌仍处于弱势。我国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对此,蓝逢辉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从发展潜力、创新能力、规模等多个维度,建立权威、科学、规范、可行的品牌评价激励和要素保障机制,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立品牌专家智库。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品牌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从资金、人才、科技、文化等不同层面支持民族品牌建设。

二是多措并举支持优秀民族文化品牌出海出圈。在一些国际经贸、会展、外事礼赠等对外活动中,鼓励、推荐、邀请优秀品牌参与,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增强对民族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海外商人抢注商标等行为,推进商标数据国际交换和应用,推动商标品牌保护、纠纷处置的跨国协作。在国内,由政府主导、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核心商圈招商、政府采购中,考虑给予优秀民族品牌一定的扶持。

三是大力提升民族品牌的文化内涵。鼓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提炼精华,使优秀民族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推动品牌文化多业态融合发展,鼓励文化IP的共享、共建、多业态融合发展以及品牌应用转化;鼓励企业推进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打造更多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

[责任编辑:刘维]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