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品牌 > 地方高质量发展 > 正文

2.7公里清代官道重现叙永 茶马古道叙永段有望添“新丁”

2025-06-19 16:46    来源:中国发展网    

近日,泸州市叙永县正东镇普市村与阳坪村交界的团山林场,一段尘封数百年的历史印记重见天日——一条长约2.7公里、宽约2.5米的清代官道被清理出来,其规整的形制与完好的保存状态引发各界关注。

图片6

叙永古官道 魏廷华 摄

6月15日,记者跟随泸州部分专家前往现场考证。专家认为,这条清代官道和普通的茶马古道不同,它应该还是“滇铜黔铅”外运的重要通道。明清时期大量滇铜黔铅运出域外铸造铜钱、制造枪弹,既是这些地方的矿藏所致,也是昭通、宜宾、泸州几个节点城市提供了物流功能的支持。

6月16日,记者从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2013年3月,茶马古道(泸州段)整体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茶马古道(叙永段)包含四段,分别为川黔驿道赤水河段、官斗村段、猴子岭段和大坎坡段。

目前,叙永县正东镇已联合文物部门制定保护方案,计划通过清理加固、设置标识系统等方式保存古道原貌。同时,文保部门计划将此古官道纳入茶马古道(叙永段),并启动对该段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村落记忆

清代官道重见天日

对于很多生活在普市村、阳坪村的村民来说,团山林场新清理出来的这条“官道”,证明了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茶马古道”并不是虚幻的存在。

图片7

穿梭林间的茶马古道  魏廷华 摄

普市村党支部书记饶弟强告诉记者:“从小就经常听老人们说,山上有条‘大石板路’,不过我们晚辈没见过,只当是个老故事听。”

阳坪村村民田凯华更没有想过,“茶马古道”居然就在自己家的林区里。5月底,田凯华在管护自家山林时偶然发现:“这么深的土层下面怎么有石板?而且石板一块挨着一块,会不会就是茶马古道?”

叙永县正东镇党委政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阳坪村、普市村联合排查,两村各安排10余人在林区进行清理,经过20多天的努力,这条石板铺就的古道终于露出真容。经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测量显示,该古道80%路段宽度在2.3米以上,最宽处达2.8米,目前清理出的路段长达2.7公里。

当天,记者沿着这条古官道进入林区,脚下的石板路因多年深埋于土中,大多呈现出黑色。但每一块石板都被时光打磨得棱角圆钝,上下坡路段台阶平缓,符合驮马负重前行的需要。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路的边缘石板排列得非常规整,偶尔能在石板上发现已凹陷的马蹄坑。

规格超群

或为清代“官道典范”

“2.3米以上宽度的古道在县域内极为罕见,符合古代‘官道’的标准。”参与测量的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志愿者刘新说。

图片8

普市村境内新发现茶马古道 郑云霞 摄

听说泸州的专家要来看古官道,普市村村民曹华贵和舒香荣也赶到了现场。两人都已年过七旬,因长期关注叙永地方历史,对当地的情况尤为了解。

舒香荣回忆说,大概在10年前,因为村里修路,他们在林场附近发现了一块清道光十四年《万古不磨》石碑,为了保护石碑,他们组织村民将那块石碑挪到了现在普市村村口。随着埋在土里的古道“重见天日”,他们更加确认,碑上所说的“官道”原来就在当时发现石碑的附近。

如今,因为风化等原因,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有些模糊,但经仔细核实还是可以看到:“官道两旁自此同补修之后,平坦处所无论生熟田土,均须除留余地一二尺或三五尺……道旁如有陡峭山坡,不得开挖耕种,以防崩塌……”

曹华贵和舒香荣分析,这是一份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官道维护文书,由多位州县官员联合署名,内容涉及道路修缮、通行规则及违规处罚,具有法律效力,“相当于对官道进行维修后留下的一个证据,也是对沿线村民的一种约束。”

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晓东经现场勘查了解后,认为该古道为清代官道毋庸置疑,推测官道修建时间可能是清乾隆二年(1737年)前后,因为当时朝廷停止采办洋铜后,进京铜料完全由滇铜承担。因为采购量大,朝廷对滇铜黔铅的运输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江西界桩

或成研究泸州商业史物证

在这条古官道的中段,矗立着一块刻有“江西地界”字样的界桩,这是为何?大家议论纷纷,有的猜测这是不是当时的“江西帮”立下的标记,也有的认为可能是盐帮区域划分的象征。因为如今在叙永县城区,还保留有江西街、陕西街等老地名。

图片9

赵晓东手绘古官道在当时的地理意义

生前被誉为20世纪泸州活字典的易润生先生曾在《泸州江西帮的盛衰》一文中写道,在清末民初,长沱两江沿岸及川滇黔边区物产,由泸州转运到省内外,泸州便成为川南商业之中心。商帮中,曾经有一个盛极一时的“江西帮”,垄断泸州主要商业经营数十年。

书中写道,江西帮商人在初由江西来泸州时利用同乡关系,在泸州建造万寿宫、麻姑庙、石阳会馆等江西会馆,每年春秋两季以祭神为名,办庙会、设酒宴、演川戏联络同乡,并宴请地方官绅。

在场专家提出猜测,清代修建官道是否也会分段进行?比如,江西商会就承接正东镇境内的某段修建,建成后就立碑为界。

新发现茶马古道中段,有个被当地村民称为“关口”的地方。两端为石砌墙体,官道从中间通过,有专家分析“不排除商会在出资修建后,在运行期间收取一定费用,如同现在的高速公路经营模式,但目前尚未有证据佐证。”

普市村村民在清理古道时,还在古道上发现一枚“乾隆通宝”古钱币。在古道附近的阳坪村擦耳岩古道边,还留存着刻有“咸丰七年”字样的石敢当,承载着古时旅人对路途平安的祈盼。

活化利用

百年“茶马古道”肩负新使命

6月15日上午,阳坪村境内,叙威高速与“茶马古道”交汇处,10余名村民正在挖土砍树,随着清理进程推进,一段呈阶梯状的“L”型古道逐渐清晰起来。路面的土层被清理干净,杂草与灌木丛被移开,当蜿蜒在林间的古道完全呈现时,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震撼”。

图片10

大山深处的茶马古道与南向出川通道G76厦蓉高速同框 郑云霞 摄

“肯定不止2.7公里,余下的路段还要组织村民继续发掘。”阳坪村党支部副书记郭永怀说,既然发现了,顺藤摸瓜也要全部“挖”出来,这是历史的记忆,也是祖辈劳动的结晶。

“古道埋深最厚的地方有一米多,后来还使用了小型挖机。”郭永怀说,用机械化容易损毁路面石板,大部分还是用锄头清理,难度着实不小。

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黄英介绍,叙永县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陆续发现江门曹公祠和石绞盘、正东朝天狮子堡、后山天台山遗址以及此次茶马古道普市段。

“这条古道距离长,保存现状较好,目前正联合县文保部门整理完善相关资料,争取将其申报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刚表示,发现只是个开始,如何将其进行活化利用,是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已协同村上对古道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通过清理加固、设置标识等方式保存古道原貌,为后续探索茶马古道体验游、研学游开发做好前期准备。”

在叙永融媒记者航拍的一张图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距离这条隐藏于林间多年的清代官道不远处,就是2011年底建成通车的厦蓉高速公路纳黔段。这条高速公路不仅打破了泸州与贵州毕节之间无高速公路相连的历史,也标志着泸州境内首条南向快速通道正式开通。

200多年前的茶马古道与新时代高速公路同框,当历史照进现实时,现场专家都不禁感慨,新旧道路的并肩而行,是历史与现代的深情对话,更是古蜀道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升华,见证着这片土地从古老商道到现代通道的华丽蜕变。(来源:川江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雯捷]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