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间跃动着科技的光芒,乡村振兴路上书写着青春的答卷。7月4日至11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师生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号召,深入广元市旺苍县天星镇,开展了一场融合前沿科技的森林资源样地调查实践活动。此次调查的核心数据,将直接服务于广元市国家储备林建设这一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为项目的科学规划与精准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科技赋能,传统调查插上“智慧翅膀”
本次实践突破了传统林业调查的局限,将现代测绘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林业资源调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熟练运用罗盘仪、测高仪、胸径尺等传统工具进行标准样地设置、林木分级、胸径树高测量、郁闭度测算等基础工作,更创新性地引入了无人机航测与三维激光扫描(LiDAR)等尖端技术装备。这是该校林业技术专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行业前沿技术,提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成真实可用的三维模型,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更科学、更直观、更高效的“数字底图”。
产教融合,数据支撑重大生态项目
此次实践活动是政、校、企、研多方协同的生动实践。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古蔺县万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元市林业局紧密合作,共同服务于广元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该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保障木材安全、提升森林质量、促进区域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抓手。
师生团队在天星镇通过系统化样地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影像与三维激光点云信息,构建了一套高精度、多维度的森林资源本底数据库。将为合作单位提供立地质量精准评价、动态监测与效能评估、森林碳储量测算与碳汇潜力评估以及科学造林的决策支持。
育人为本,锻造数字化林业新人才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创新构建了“专业实践+数字赋能+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天星镇森林资源调查项目中,师生团队实现了三大育人成效突破:一是技能融合,将林业测量、GIS应用与无人机操作、三维激光扫描等数字化技能有机结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二是视野开拓,深入了解国家储备林建设等生态工程,切身感受科技赋能传统林业的转型发展;三是使命培育,在实践中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厚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担当。
学校全面推进林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培养一批能够驾驭现代科技装备、具备智慧林业思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次旺苍实践项目,既是专业建设成效的集中展示,更是培养新时代“数字林人”的重要探索。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将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数字化赋能林业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培育更多“懂技术、善创新、有担当”的林业技术技能人才,在青山绿水间谱写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