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故事 > 正文

百年老店“变形记”

2025-05-12 16:19    来源:中国发展网    

2024年9月,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实现了百年前《建国方略》提出建成中国铁路16万公里的梦想。有这么一家百年老店,全过程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这家老店就是被誉为“中国钢桥的摇篮,道岔的故乡”的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山桥始建于1894年,肩负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强国复兴使命而来,是中国第一家制造铁路钢桥和道岔的企业,栉风沐雨131载,已经建造了3200余座桥梁、道岔40万余组,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百年老店紧紧跟随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的步伐,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铸钢车间的“变形记”,在铸钢老厂房的旧址上重新建造一座现代化的中国纯净钢辙叉生产线,智能化设备、绿色化炼钢炉、先进V法造型工艺、领先热处理技术等,铸造出中国第一组纯净钢辙叉,为助力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微信截图_20250509212105

新建国内先进纯净钢辙叉生产车间

创新之变:推动“六新”赋能,打造国内先进产线

铁路道岔是火车的“方向盘”,是铁路安全运营的核心产品,其中高锰钢整铸辙叉是铁路道岔转换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高锰钢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加工硬化能力,世界各国的铁路固定型辙叉绝大部分均采用的是高锰钢整铸辙叉。

回望历史,1912年,中铁山桥制造了中国第一组道岔,1961年,制造了中国第一颗高锰钢整铸辙叉,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1986年,公司从日本引入国际先进的V法造型生产线,2024年,我们自主研发新V法造型生产线,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过去,我国铁路固定型辙叉面临通过运量不高、使用寿命较短等运营难题和用户痛点。由于国内企业在高锰钢冶炼、铸造和热处理等工序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较为落后,再加上铸造缺陷、热处理温度控制不精确等方面原因,导致高锰钢整铸辙叉没有充分发挥优势,高锰钢整铸辙叉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

微信截图_20250509211844

80年代铸钢车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山桥人决心以科技破局,扭转这一局面。”中铁山桥总经理曹东威说,“山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投资两亿余元,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企业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纯净钢铁路辙叉生产线投入了使用,产线显著的特点,就是‘六新’。”

这里提及的“六新”,是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标准、新产品,这是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生产的起始环节——冶炼。

滚烫的钢水从银灰色的冶炼炉中缓缓流出,看似不起眼的“铁疙瘩”,却是能出5吨钢水的“大家伙”。中铁山桥特钢分公司总工程师张晓宇介绍冶炼炉背后的科技力量,“它的全名叫偏心底电弧炉,由山桥在行业内率先应用,我们采用了EBT电弧炉+LF精炼炉+VD真空熔炼工艺,将钢水中的有害元素含量降低了21.8%,同时将杂质、夹杂物和氧化物的含量降至最低,纯净钢辙叉之所以‘纯净’,就和它息息相关。”

微信截图_20250509211956

纯净钢冶炼炉进行精炼处理

质量之变:打造数字化生产模式,擦亮“好道岔、山桥造”名片

作为中国第一组铁路道岔的诞生地,“好道岔、山桥造”的金字招牌历来为山桥人所自豪,卓越质量的背后,是先进的数字化生产模式。

纯净钢辙叉生产线所在的铸钢车间里,有一间屋子非常“神秘”,不像机器轰鸣的制造厂房,这里常年静谧无声,走进屋子,一块大屏幕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上面条线分明,形成了不同的区域。

“这是我们的生产指挥中心,大屏是我们的数字化生产监控平台。”作为特钢分公司各设备的“大管家”,分公司设备部部长邹民对数字平台熟稔于心,“我们应用了国内先进的高锰钢辙叉数字化生产模式,用‘一张网’覆盖生产全流程。”

在数字化生产监控平台的大屏幕上,设备看板、生产看板、质量看板、环境看板四大板块井然有序,耗电量、生产内容、设备信息、钢水成分等数据一目了然,点击不同看板,还可以显示详细内容。“比如生产看板,点击可以显示具体的生产工序,平台可以实现各类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任何微小的异动都会被屏幕前的工程师及时发现。”邹民说。

中铁山桥在纯净钢辙叉冶炼、造型和热处理等系统中,应用了高端传感器、控制系统集成、5G工业网络等智能制造技术,建立车间工业物联网,通过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所有信息的集成处理,实现了铸造和热处理工序的集中控制、智能调度和远程监测。

微信截图_20250509212205

纯净钢辙叉热处理系统

“正因为数字化生产模式带来的精细化制造管理,纯净钢辙叉的质量才有了坚实保障。”中铁山桥特钢分公司党委书记侯铁林说,纯净钢辙叉相比普通高锰钢辙叉拥有更为稳定、更加精细的组织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运量和使用寿命较普通高锰钢辙叉提升了1.7倍。

环保之变:换上“绿衣裳”,让纯净钢辙叉更纯净

“绿色是新质山桥最鲜明的底色”已经成为山桥人耳熟能详的“金句”,如何让纯净钢辙叉生产更加绿色环保,是负责环保工作的中铁山桥安全管理部部长杜向新心里一直在思考的事。

“过去的铸钢车间,环境比较一般,生产时的烟尘很大,冶炼的时候都要戴着厚厚的口罩。”工作37年的邹民回忆。“现在大不一样了,车间像展览馆似的那么干净,几乎看不到一点烟尘。”

从“烟尘四起”到“窗明几净”的背后,是中铁山桥在环保方面的巨大投入,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为纯净钢产线各关键工序安装了大功率布袋式除尘器,在设备上方配套设计了烟尘收集罩,显著提升了环境治理效果。

“可以理解为是在生产设备上加装了一个‘大抽油烟机’。”杜向新用常见的家用产品类比,“除尘器可以利用大风量对烟尘进行收集,内置的布袋式过滤装置进一步对烟尘进行过滤,从而最大限度保证环境质量。”

不止是固定的布袋式除尘器,中铁山桥还为纯净钢产线配置了移动除尘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等多种环保设备,产线能耗降低了7%,环保达到国家环保绩效B级以上水平。

微信截图_20250509212313

我国第一组纯净钢辙叉

中国纯净钢辙叉生产线正式投产,产线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15%,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0组,较投产前提高20%,一举改变了目前国内高锰钢整铸辙叉传统、落后的冶炼工艺和生产方式,尤其在破解制约我国铁路固定型辙叉通过运量、使用寿命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纯净钢辙叉的使用,改变了我国在高锰钢整铸辙叉标准规范方面落后于世界先进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局面,对我国高锰钢整铸辙叉和整组道岔产品走出去,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微信截图_20250509212422

道岔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百年老店的“变形记”,是中铁山桥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打造新质山桥的一份“成绩单”。未来,这家131年历史的百年老厂,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以优质产品服务铁路强国、桥梁强国建设,擦亮“中国高铁”“中国桥梁”国家名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不断实现更多的华丽蝶变。

[责任编辑:杨雯捷]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