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品牌 > 新能源 > 正文

今年1—2月份安徽汽车产量登顶全国第一,万亿级电池回收蓝海将至

2025-03-31 15:38    来源:中国发展网    

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1-2月份,安徽省在汽车产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跃居全国首位。数据显示,1—2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高达23.43万辆,同比增长132.1%,占全国总产量的12.89%,较排名第二、第三的省份分别多出3.55万辆和6.75万辆。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硬实力,更预示着一个关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动力电池回收的万亿级蓝海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图片1

随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激增。按行业规律,动力电池的寿命约为5—8年,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将有大量动力电池面临退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104万吨,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350万吨。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估算,到2030年,全省退役动力电池量可能突破50万吨。若这些退役电池处理不当,将引发重金属污染、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然而,退役动力电池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一块20克重的手机电池就能污染3个标准游泳池的水,而1吨退役动力电池的价值则超过万元。更重要的是,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回收再利用成为破解资源瓶颈的关键。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电池回收已成为安徽乃至全国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图片2

面对这一挑战,安徽省未雨绸缪,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同时,也在电池回收领域悄然发力。政策方面,安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徽省汽车办等关于印发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创建一批省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群。

在技术创新方面,安徽省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与国轩高科等机构在电池拆解和材料再生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国轩高科作为新能源电池拆解回收领域的核心企业,已经掌握了锂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锂回收率方面,已超过90%,为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安徽省还积极推动产业闭环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通过共建方式构建区域化回收中心,共享回收、贮存、转运网点,建设数字化回收服务平台。依托安徽省产业大脑,将搭建覆盖全省整车制造、电池制造、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综合利用企业的产业对接平台,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全链条打通。

图片3

安徽省正以全产业链思维,将电池回收打造为继整车制造后的又一增长极。从“汽车大省”到“回收强省”,安徽省的产业升级之路不仅展现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劲实力,更体现了其对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在碳中和的全球竞赛中,唯有将“绿色制造”与“绿色回收”同步推进,才能真正实现“零碳未来”。安徽省正以“电池循环”之名,书写着中国新能源的黄金时代,为实现“零碳未来”贡献着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杨雯捷]

相关新闻

上线广告
中国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