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金昌市培育壮大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特别是把新能源电池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做大做强。图为甘肃省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生产的电池。新华社
轻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涵盖吃、穿、住、行、玩、乐、教等多个领域,涉及国民经济的20个大类、68个中类行业,是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基石。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较5月回升1.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轻工11类重点商品零售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6.3%。
聚焦重点行业分类施策
我国轻工业企业数量多、行业涉及面广、国际化程度高,当前处于转型升级、竞争力重塑的关键时期,也面临需求不振、预期转弱等困难。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制定了《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批重点举措,巩固拓展轻工业稳增长良好态势。
《工作方案》以稳增长为主线,聚焦重点行业分类施策。“要统筹做好稳住基本盘和打造新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日前举行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着力稳住家居产品、塑料制品、造纸、皮革、电池、食品六大万亿元级规模行业,培育壮大老年用品、婴童用品、文体休闲用品、生物制造和预制化食品等市场空间大的新增长点。
以家居领域为例,家居产业涵盖家电、家具、照明电器、五金制品等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这四个行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1.7万亿元。何亚琼表示,将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以场景为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体验馆、智能电器生活馆等新零售业态,支持企业开展基于消费数据的用户需求挖掘和产品研发,扩大优质供给。其他领域如在电池领域,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在食品领域,加快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壮大乳制品、肉制品、白酒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着力稳住重点行业的同时,相关支持举措将进一步培育壮大老年用品、预制化食品等新增长点。
在老年用品领域,方案明确深入实施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丰富老年用品品种等,拓宽银发经济发展空间。据测算,2022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达4.6万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速达10%。何亚琼表示,将持续优化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今明两年会以更大力度征集、推广、支持新产品发布,让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走进老年生活。按照适老化要求推动智能终端持续优化升级,提升适老产品设计、研发、检测、认证能力。
在预制化食品领域,《工作方案》提出,实施推动食品工业预制化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方便食品、自热食品、米面制品、预加工菜肴等产品形态。何亚琼表示,针对当前消费者安全美味、营养健康、便捷多元的食品消费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出台关于推动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加快地方传统美食、特色小吃等预制化转型,推出更多品质优异、口味独特、营养安全的预制化食品。
百强企业领航发展
日前召开的2023年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高峰论坛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轻工业二百强企业、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食品行业五十强企业及轻工业装备制造五十强企业名单,美的、格力、伊利、蒙牛等优秀轻工企业综合得分名列前茅。
进入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成为轻工业转型升级、消费品创新升级的基本要求。轻工百强领航发展,成绩卓著。
数据显示,在营业收入方面,2022年,轻工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3.6万亿元,占轻工业的14.8%;利润总额3436亿元,占轻工业的22.5%,百强企业利润率达到9.5%。其中,美的集团以3439亿元营业收入、350亿元的利润、126亿元的研发投入,荣获轻工百强第一名,海尔、格力、五粮液、天能、伊利、晨鸣、超威、蒙牛、华泰等企业名列轻工百强前茅。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2022年,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到2.82%,美的、海尔研发投入均超100亿元,另有8家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海尔智家以102亿元研发投入、4.2%的研发强度名列科技百强第一名。
在2023年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高峰论坛现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表示,轻工业市场化进程早,国际化程度高,国际竞争优势显著。海尔、美的、格力、伊利、波斯登、玖龙等一批优秀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布局,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迈向世界一流,轻工企业有潜力、有实力、有信心。“轻工百强要领航轻工企业,探索建立适应消费品行业特征、能够进行国际化比较的世界一流企业指标体系,为轻工优势企业迈向世界一流提供指标指南。”张崇和表示。
“轻工百强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的主力军,百强企业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强战略前沿技术布局,聚焦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理念引领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轻工业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搭建品牌展示平台,强化品牌的品质化和差异化,让更多有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技艺的产品走向全世界。”何亚琼在论坛讲话时表示。
持续放大品牌日活动效应
轻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曹传贞介绍,今年5月10~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为主题,在上海举办了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家电、食品、家具、鞋靴、箱包、塑料制品、婴童用品、文体休闲用品等轻工各领域的品牌企业亮相中国品牌博览会,轻工重点企业代表在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进行交流分享,集中展现了轻工业发展及品牌建设成就。
《工作方案》提出扩大轻工业品牌创建成效,下一步如何布局落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依托中国品牌日活动平台,宣传推介国货精品,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加快推动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轻工业品牌影响力。”曹传贞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是高起点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机制、充实力量,高质量办好每年中国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鼓励地方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通过宣传展示、参观体验和交流互鉴,激发消费者关爱品牌的热情和信心,激励全社会深入开展品牌创建行动。
二是持续放大活动效应。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中国品牌创建实践,不断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充分依托各类媒体平台,持续做好中国品牌宣传报道,全方位、多角度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加强国际传播,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中国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健全活动长效机制。在办好每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开展品牌建设工作接力,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凝聚品牌发展共识、营造品牌发展氛围,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消费者期待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品牌建设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四是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引导有关机构开展中国特色品牌发展理论研究和品牌创建、品牌评价、品牌运营等实践,研究推进建立品牌专家智库。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出台品牌建设政策举措,建立健全品牌发展激励和要素保障机制,激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
(本报见习记者甄敬怡编辑整理)